本文将从什么是社区、怎么运营社区、以及我的收获等几方面来进行分享。

我毕业于 2014 年,毕业最初的两年内,所做的工作基本都接近于我的专业——生态学。但彼时的我深感前途无望,意图求变。在做了一些简单的调研后,我决定成为一名北漂,转入互联网行业。

2016 年 4 月份,我从济南来到北京,一脚踏入了互联网行业,成了一名 twt 社区的运营。2021 年 1 月底我从这个公司离开,加入了青云,成为了一名开源社区(KubeSphere 社区)的运营经理。

至此,我已在社区运营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六年。虽然之前也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过一些文章,但很少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精力梳理成文。另外公众号文章半衰期过短,又难以积淀。所以,我开通了博客,在博客上写一些文章。当然,类型并不局限于工作方向。

关于社区

起初加入公司时,我对社区并无认识和接触。在 mentor 的教导以及自己的了解中,我逐渐对社区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社区并无定义,而本篇文章所说的可以称为“互联网社区”,以下都简称社区。互联网社区可以认为是一个把具有共同属性的用户聚集起来并提供互动服务的线上平台。

互联网社区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用户和内容。内容可以由用户自发产生,也可以脱胎于运营手段。而用户则是内容的消费者。两者相辅相成,是社区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如果给我一些关键词去描述社区,我会想到这些:类型或定位、用户群体、内容种类或方向、社区发展阶段、用户规模、商业化等等。

像我们熟知的知乎,你可以把他归类为一个普适性的问答和知识分享的社区,用户群体遍布各行业各职位各年龄段,内容也可谓包罗万象、范围非常广泛。国外与之类似的则是 quora 社区。面向程序员的 CSDN、思否、掘金、51cto 等 IT 技术社区,则是垂类“知乎”,涉及到的是 IT 类的知识和用户(从业人员)。

twt 社区和 KubeSphere 社区也都可以算作 IT 技术社区,但又有所不同。前者面向的用户多为运维工程师,涉及的技术广泛,包含了云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大数据等技术领域,以问答、文章、活动、资料、社群为主要的内容承载介质和交流方式。后者面向的用户多为开发工程师,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开源项目 KubeSphere 的使用者,所以社区的绝大部分内容和行为都是围绕产品(KubeSphere)而来。当然,不同的还有运营方式,后文再讲。

关于社区运营

所谓社区运营,就是利用一些手段,使社区健康地发展和壮大。

社区运营的手段是非常多的,概括的可以分为三大类: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我的六年运营生涯基本是围绕这三大类开展工作的。

内容运营

内容是社区的根本。

一个健康的社区肯定会有用户自发生产内容,被其他用户消费。但这些内容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社区运营者利用一些手段促进内容的生产。

以我在运营 twt 社区时为例,通常有以下手段:

  • 持续发掘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的技术专家,通过一些激励手段来邀请技术专家生产优质内容(PGC)
  • 组织线上问答活动,产生的问答即内容
  • 设置激励和荣誉体系,用户自发生产内容可获取社区金币或登上社区某某排行榜
  • 持续调研用户需求,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从而解决用户需求并产出相关内容

第二条和第四条看起来有点类似,都是通过组织活动来产出内容,不同的是第四条有更加精准的用户和需求,更加有的放矢,其组织难度会低于第二条。

而运营 KubeSphere 社区,通过运营来促进内容产出的方式跟以上方式基本相似,不同的是:

  • 得益于开源社区开放协作的风气,自发产出内容的用户会更多
  • 除了用户,KubeSphere 的开发团队人员也是内容产出的重要来源
  • 线下活动,分享为主,交流为辅;线上活动则多为直播形式,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分享和答疑

用户运营

用户是内容的消费者。社区运营者永远绕不开的一件事情,就是用户增长。

对大部分社区来说,用户可以粗略分为普通用户和核心用户两大类,更加细分的话,则还有活跃用户、贡献用户等。

社区运营者可以通过推广来引入新的用户,再利用手段留住用户,同时让新的用户保持活跃。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下面以我运营 KubeSphere 社区为例,通常有以下方式:

  • 组建社群(一般为微信群),高效地接触用户,再通过组织活动、搜集反馈等方式有效地获取需求,促进产品迭代及内容产出
  • 组建 SIG(特别兴趣小组),例如针对产品的架构、安装部署、DevOps 等模块组建的 SIG,其成员通常为对该模块感兴趣甚至是乐于做贡献的用户,通过 SIG 来运营这部分用户,具体的方式这里不便赘述
  • 组织活动,此类活动一般为分享交流活动,为社区用户赋能
  • 设立不同的社区荣誉 title,比如 contributor、member、talented speaker、ambassador

活动运营

之所以将活动运营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我个人认为活动运营非常重要。因为活动运营既可以产出内容,又能够增长用户和维护用户。所以活动运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

活动有很多类型,很多维度。在 IT 圈子里,大部分活动都是以分享为主,这个分享方式可以是直播演讲、线下演讲、文章、资料,具体可以视活动形式而定。

以我运营 twt 社区为例,讲一讲活动的几种形式:

  • 线上答疑活动:此类活动一般针对某个技术或产品的某个方向进行,比如 KubeSphere 的安装部署答疑(注:此活动不存在,仅举例)
  • 线上同行交流活动:此类活动通常限定某个行业(如保险、银行、证券),主题可以为普适性的,也可以为行业限定的
  • 线下同行交流活动:与线上同行交流活动不同的是,线下活动更注重的是分享内容
  • 线下培训活动:针对某个产品或技术进行的培训活动,同时设置考题和证书
  • 线上大赛:针对某个技术领域的大型比赛,时间跨度较长

目前 KubeSphere 社区的主要活动有两种:

  • 线下 meetup:面向某个城市的 KubeSphere 用户及感兴趣的人
  • 线上直播:每周四晚定期直播,每期主题都不同,但限定为云原生领域

接下来,我也会探索更多活动形式,以更丰富的方式为用户赋能。

因篇幅有限,以上内容均未特别展开来讲。且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写到的内容并不全面,还可能部分内容有失偏颇。

做社区运营,我有哪些收获

记得来北京之前,我曾在某个同学群里寻求同学们的建议,其中有一个声音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做运营,因为运营需要与人沟通,而我有些内向。

但如今我还是坚持着做下来了,并且成长了很多:

  • 眼界拓宽:无论是扎根哪个领域,你对那个领域的认知一定会越来越多
  • 表达能力:运营需要与人不断沟通,这个过程会不断锻炼你的表达能力
  • 沟通能力:同上
  • 项目执行能力:做运营其实很多地方类似于项目经理,因为很多事情你都可以或者说需要将其视为一个项目来完成
  • 社交能力:我主持过几十场线下活动,最多的一次面对过 150 多人,所以我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 统筹能力:社区运营事情纷杂,很多需要并行,这就需要你有较强的统筹能力

做社区运营带给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更加自信了。前几年某一次回济南,与许久未见的一个朋友见面,他说我整个人状态都不一样了,整个人都充满自信,特别的支棱。而我则相信是从事这一岗位之后才有的改变。

写在最后

本文主要是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解释社区运营的相关内容,不够专业也不够全面。当然还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后续我会再写一篇关于开源社区运营的所思所想,因为参与开源社区带给了我非常不同和特别的感受,也收获了很多。

我的博客网站添加了评论系统,您只需要使用 GitHub 账号登录即可留言评论。我目前做着开源社区的运营工作,不敢说自己多专业,但非常欢迎您加我好友交流讨论,我的微信:zhaofawei26。